周海翔:反对鄱阳湖建闸枯水期调控水位的理由 | 评江西公示
鄱阳湖该不该建闸?生态影响又将如何?2021年1月8日,据澎湃新闻最新报道: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有了新进展。近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对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进行批前公示。公示附带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选址地图,并称建设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统筹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水安全问题的综合方案,已纳入国家2020-2022年拟开工建设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
(来源/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官网,2021-1-5发布)
环保志愿者周海翔提出强烈的反对。
周海翔教授:
反对鄱阳湖建闸枯水期调控水位的理由如下:
一、枯是自然现象,鄱阳湖的枯有两层含义——
一是每年一个周期性的枯,正所谓“夏季汪洋一片,冬季枯水一线”,这是由于夏季长江水位高,反向顶托,或者叫倒灌,加上流入鄱阳湖各个水系夏季水量增加的结果。冬季上述情况消退,湖水下降,露出广袤的湖滩,有些湖滩低洼处形成一些碟型湖(鄱阳湖有上百个碟型湖),这些碟型湖很多都已经在这次长江禁渔前,被当地渔民所利用,被加高了坝体,形成一些矮围,人们利用一年一度的湖水落差,实现涸泽而渔的渔业生产。湖中始建于明代的千眼桥就是历史上每年枯水期人们穿湖而过的因湖区这一自然水位变化而建的。这种受湖口外部水位涨落影响的湖泊,被称作泻湖,鄱阳湖的枯水第一层含义就是泻湖的自然规律。
“枯”的第二层意思是,不同年份之间同期的水位差,这个也是有其自然节律的,鄱阳湖上百年的水位变化可以说明这一点,这是和每年大的气候环境、降水等诸多因素相关联的,虽然不能说完全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一定是自然因素为主。这种大的周期性变化,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演替非常重要,不能以我们的视角去看对某些物种的利与弊,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一直向着某些物种有利的条件发展,那么就会对另一些物种不利,这个系统就会失衡,所以大自然就会用变化来维持系统的平衡,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一定是个动态的相对平衡。人类对于一个系统过度的干预,就会破坏这个系统的平衡,我们都知道鄱阳湖是东北亚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这里不仅有白鹤等极危物种,它们之所以千里万里的要到鄱阳湖越冬,就是因为有枯它们才得以在鄱阳湖越冬。
二、调本身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在长江中下游绝大多数泻湖由于历史原因,失去了泻湖作用后,这里不仅是江豚,更是东北亚内陆水鸟最后也是最大一块自然的越冬地,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让我们知道了过去我们对自然的很多破坏是不可逆的,我们不能只把生态文明放在口号式的说教上。
三、调是人为控制的,俗话说人嘴两张皮,建设的时候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工程结束后,GDP指标也上去了,政绩也有了,该挣钱的人腰包也都鼓起来了,后续的调就留给后面的人做了。后续的调是人来掌握的,这不是设计者更不是建设者所能决定的,更不是公众所能参与的。后面的人没油水的活也不会去做,届时设计的也都拍屁股走人了,结果不堪设想。
四、建闸的目的,无论写上多少前缀,如果这里有这么多条江水交汇的区域,缺水会影响老百姓生存的话,中国其它省区的老百姓都是咋活的呢?生态修复是冬季调枯能解决的吗?会不会刚好变成了生态破坏?我个人认为。调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赚钱,通过冬季调高水位,满足航运才是真正的动因,届时采沙、采矿等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会更加疯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也会更大。
五、对于长江而言,这应该算得上大的开发项目,与党中央不搞大开发是完全相悖的。
周海翔 2021.01.08
访谈/周海翔教授 绿会融媒编辑/Littlejane 编/Angel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